翻开被誉为“中华第一面”的兰州牛肉拉面的历史资料,你会惊奇地发现:这种兰州小吃,居然跟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的小吃小车牛肉有关。确切地说,兰州牛肉拉面用的老汤源自卤制小车牛肉时用的汤。
    关于兰州拉面起源于博爱的故事由来已久,在兰州“兰州拉面”不叫拉面,而叫“牛肉面”或者“牛大碗”,很多拉面馆为了证明自己正宗,都在店里墙上挂有招牌,上面写着:兰州牛肉面是清朝嘉庆年间,东乡族马六七从怀庆府清化陈维精处学到带到兰州的。经后人陈和生、马保仔规范为“一清(汤)二白(萝卜)三绿(香菜蒜苗)四红(辣子)五黄(面)”的标准。很多面馆的文字宣传材料还记载了兰州拉面重在汤料,是用煮小车牛肉汤冷却后的胶状体,以此下面其口感余味无穷。但是陈维精是何人?陈和生在何处?一直无人知晓。
    博爱县沁园春大酒店作为挖掘兰州拉面历史渊源的发起方,通过几个月的努力,找到了博爱县苏寨村的陈氏家谱,发现了苏寨村陈家十三世陈维精、十四世陈位林、十五世陈谐声、陈和生的证据。今年4月初,《河南商报》率先发表了《兰州拉面源于博爱小吃》的长篇报道,向社会“抖料”,正式掀开了兰州拉面起源于博爱的“底牌”。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高度重视。
    苏寨陈家牛肉面秉承了怀庆府清化(今河南博爱县)苏寨村陈家小车老汤牛肉面的做法,以汤为百鲜之源,注重用汤,精于制汤,尤其讲究“清汤”的调制,清浊分明,取其清鲜。曾在清代盛极一时。白色瓷碗中,清亮亮的汤里,白萝卜、香菜、蒜苗,放些炸好的辣椒,标准的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。喝口汤,清汤中透着一股肉香,吃口面,滑爽柔韧。真可谓“切切斩斩肉一盆,肉碎鲜汤落玉盘”,令人回味!